• <u id="ueocg"></u>
  • <blockquote id="ueocg"></blockquote>
  • 思想建設

    當前位置:首頁 >思想建設 >正文

    搶占媒體融合形勢下宣傳工作新陣地

    作者:新疆星秀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張妮 時間: 2020年08月13日


           我作為一名入社不久的新社員,有幸參加了此次由九三學社中央舉辦的2020年九三學社全國新聞宣傳骨干網絡培訓班。為期五天的培訓充實。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我深刻認識到媒體融合形勢下宣傳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20151225日,習近平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

          總書記的話語如夜航燈塔,為媒體融合形勢下的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化建設一路高歌猛進,公眾號、App等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換信息的重要渠道。這是我們宣傳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但同樣也是新機遇。想在新的時代搶占先機,攻克這座新陣地,我們就必須以科學性和實效性為導向,創新工作路徑,在理念、平臺、內容、手段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

           一、理念為指引

           以理念創新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要把握新媒體的基本屬性和發展規律,大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深受歡迎、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要研究應對新媒體的辦法措施,提升引導、服務和管理的能力,做到新媒體陣地擴展到哪里,引導、服務和管理就跟進到哪里。要深入研究受眾心理,了解網絡生態,主動策劃,針對不同載體和不同受眾,采取不同的傳播策略、表現形式、敘事方法、語言風格,創新傳播方式。要大力加強宣傳工作隊伍有關新媒體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新的傳播業態、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有戰斗力的媒體人才隊伍。

          二、新平臺為基礎

          以平臺創新解決在哪做的問題。微時代宣傳工作要提升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就必須積極構建以微信、微博、微視、微課、手機客戶端等為載體的微宣傳思想工作平臺,充分發揮微宣傳思想工作平臺在傳播主流思想輿論、引導網絡輿論等方面的優勢和主力軍作用。要大力構建多層次、特色鮮明、深受人們喜愛的公共微博宣傳平臺和公眾微信宣傳平臺,使這些平臺真正成為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要積極推進微視頻制作,打造微視平臺,通過微視平臺深入開展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要充分利用微課堂教學時間較短、內容少、主題突出、趣味創作等特點,組織力量開展微課視頻的制作,打造微課堂宣傳教育平臺。

          三、新內容為核心

          以內容創新解決做怎么的問題。宣傳工作需要掌握話語權,就必須主動加強內容策劃,轉變話語體系,用心踐行三貼近原則,提升綜合傳播能力。一是強化內容。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媒體融合時代的內在機理,通過高質量的策劃、設計和組織,融入文化、藝術、時尚等元素,推出一批寓教于樂的新聞、動漫、微電影、網絡文學、歌曲和游戲等優秀新媒體文化產品,讓新媒體文化產品既有意義,又有意思。二是強化互動。積極主動利用新媒體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引導群眾充分表達意見,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及時與群眾良性互動,在重大問題面前不失語、不回避,在主題活動中重參與、重互動,用主流聲音占據網絡空間。三是強化服務。宣傳工作必須根據群眾需求和新媒體規律,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氣度、有溫度的宣傳內容和服務項目,讓群眾感興趣、愿意看,充分感受到服務的便捷和愉悅,這樣才能在吸引中廣泛傳播,以服務群眾增強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新手段為保障

           以手段創新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是要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一方面要大膽運用新型手段。宣傳工作的中心是人,哪種手段普及面廣,重點就應該在哪里。當前,傳統媒體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必須繼續鞏固和提高,同時要更加注重運用新興媒體。宣傳工作的內容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形式傳播,手段就不能拘泥于輕車熟路、滿足于習慣套路,而要著眼于覆蓋、著眼于群眾,加大對新興媒體的力量投入,運用新科技、構建新平臺。另一方面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傳統媒體更多的是一種單向式地傳播,我說你聽、我寫你讀、我播你看,缺乏與受眾的現場互動、即時反饋。在現代社會,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逐步增強。宣傳工作就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順應群眾信息交往的大趨勢,根據不同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更多地使用人們常用的、便利的方式方法,注重線上線下聯動,以工作的實效性保障我們搶占新陣地的成果。